這一兩年碰到孩子們,問他們何時開學,或何時考試,很常得到的答案是:「我不知道。」不明就裡的人,很容易誤會孩子們散漫,其實是因為疫情,生活充滿變數。可能早上還一起讀書玩耍,下午就突然停課;哪怕是一年一度的升學考試,應試規則也一變再變。雖然他們不見得會把不安說出口,但我知道他們正在學習「接納現況」。
被打亂的生涯
一個優秀的孩子,和我分享他的體悟:兩年前,他申請到國外的研究所,但受疫情影響,變成線上授課。他一直等待疫情止息,能真正展開嚮往的留學生活,因而不太專注線上研習,不知不覺到了該畢業的時候,才發現時勢不等人,「我以為去到新環境,才是學習;現在回頭看,我真的要學的,是在不理想的情況下,怎麼實踐理想。」
以往都會鼓勵孩子們要努力、要往前衝。但如今世界的變化,常常快到連大人都難以招架。我看到現在孩子更需要的,是有人陪伴他們度過「不知為何努力、不知向哪裡行」的時候。
誰說一次決勝負?
朋友就提到,她的姪子只有在她面前,才敢說實話。她的哥哥與嫂嫂望子成龍,無形中給姪子許多壓力。姪子雖然看似乖巧懂事,不讓大人擔心,卻是將許多挫折、失落,藏在心底。這個孩子說:「我覺得自己做不到,但我不能跟爸媽說,好像我沒做到,就成了沒價值的人。」
我相信這對父母,絕對愛著孩子,但有些時候忘了,孩子要的可能更簡單:一句安慰、一個擁抱,以及一次被傾聽的機會,孩子反而會變得更有力量。他不會落入害怕犯錯的完美主義裡,即使失敗,也能用自己的步調,重新出發。
專屬自己的旅程
今年春節後,我和一群晚輩開會,其中一個外國籍的女孩,看來與平常無異,沒想到問到過年如何,才知道她先是因為疫情無法團圓,接著遇到外婆過世,卻不能奔喪。「大家都說我獨自在台灣讀書、工作很勇敢,其實我一直會問自己,留在台灣的意義。尤其是外婆過世後,我突然有點害怕,這些日子是否只在虛度光陰?」
私下我找她聊聊,很慶幸的是,她並非逞強,她真的在難過的時候,仍能保持樂觀:「我愈來愈能將這些過程,當作一趟旅程。過程是為了通往目的地,所以會著急、會擔憂自己怎麼還沒到;但旅程的話,每一個瞬間,就算是停留的時候,都能看見獨一無二的景色。」
我也還在思考:孩子提早體會到,努力不一定能成就想要的人生,究竟是好是壞?但我會告訴他們:能夠面對缺憾,是件很勇敢的事;而且付出的一切,絕不是徒勞——生命的奧妙,就在於有天回首,必會發現萬事互相效力,原來我們早已得著益處。
給生涯發展不如預期的孩子
或許你有許多懷疑、失望,但你要相信,自己的價值,不是取決於暫時的成敗;你還能探索全新的方法,更可能發現意想不到的機會,活出精彩的人生!
我們都不完美,但面對失敗時的態度,可以很耀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