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/08/09
2021年蒲公英校園暑期生命品格教學研習會,在感恩基金會的支持下,於8月7日(六)首次以線上的方式舉辦。這次的研習會雖然無法實體聚集,但同時也突破了空間的限制,大約有200位的老師一同共襄盛舉。
隨著時代變遷,教育現場的挑戰也隨之面臨不同的挑戰,但教育的初衷仍不改變。今次的主題為「STEAM力初探-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核心素養」,蒲公英希望基金會李愛蓮執行長提到,品格素養的培養無論在哪個年紀都是重要的,幫助孩子建立解決問題的能力,是老師與家長共同學習的課題。
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心智科學中心的羅華珍老師,在課程中特別提到,素養就是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。因此,STEAM教育强調跨領域的學習、與生活連結,透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、探究問題,進而培養孩子解決問題與團隊合作的能力。而老師或家長的角色是引導者、陪伴者。老師幫助學生在生活情境中,能夠自主性地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,並在過程中培養系統性的思考能力、知識的整合能力。因此,孩子提出的想法無對錯,而是要讓他們在嘗試解決問題中,主動地建構知識的能力與素養。
除此之外,這次也邀請到新竹東興國小教務主任—張博裕老師,分享其在教學場域中的實例。老師在學校中推動STEAM跨領域課程,以高年級的學生為主,透過STEAM教學模式,帶領學生共同規劃SDGs防治椿象生態議題。在張老師的分享中,看見老師們如何透過DDMT的方式,即Discover發現問題、Define定義、Model-modelling模組建立、Transfer遷移,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去發現問題,再一起思考解決問題的實際方法。張老師特別提到,雖然老師事前知道學生提出的方法不可行,但仍然可以讓學生去嘗試執行,進而在過程中整合知識、發揮創意。
在下午的課程中,蒲公英希望基金會教育顧問—楊荊生老師也分享,108課綱强調的核心素養中,就包含解決問題的能力,而這項素養非與生俱來,是需要培養的。「讓孩子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,是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」楊老師說。她特別分享到,老師與家長是培養孩子素養的重要角色,尤其是兩者之間是合作關係,而非對立關係。老師與家長其實都是終身學習者,透過以身作則,成為孩子的榜樣;在協助孩子學習解決問題的過程中,鼓勵孩子找答案、方法、機會、為決定負責;也要尊重孩子的判斷,並適時給予建議。
同時,蒲公英邀請了彰化縣潮洋國小—李瑞緻校長、嘉義縣義竹國中教務主任—翁桂櫻 老師、台南市東山國小導師—陳怡儒老師,分享生命品格教育的實務經驗。三位老師透過蒲公英品格故事屋系列教材,融入到不同的課程中,培養學生的閲讀力,以及品格的塑造。在不同的課程中,老師們都陪伴孩子從生活開始,透過各樣的實際行動,去建立孩子的品格素養。有些孩子因此漸漸學會體貼、自我肯定、感恩和分享等,而孩子在生命品格上的成長,總是老師最大的安慰。
課程結束前,蒲公英社服主任石雅瑟也分享了,蒲公英目前所共享的教學資源,除了品格故事屋系列教材,蒲公英自去年起也開始關於SDGs的「希望基地」環境體驗課程、回應水資源議題的體驗活動等,之後基金會也會設計一套STEAM結合生命品格課程教案。
最後,與會的老師與家長都紛紛表示有許多的收穫,也對生命品格教育有更深的認識。而蒲公英也期盼繼續與老師與家長們,一同培養孩子的生命品格素養,陪伴孩子一起建立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

